伊莉討論區

標題: 赤阪城攻防戰之始末 [打印本頁]

作者: u123654789u    時間: 2009-10-26 12:41 PM     標題: 赤阪城攻防戰之始末

在後醍醐天皇打倒幕府,中興皇權的事業中,有一位元河內地區的豪族立了重大戰功,他就是楠木正成。楠木正成幼名多聞丸,出生年月不詳(也有的說他出生於1294年),生於河內國(今大阪府)千早赤阪村。傳說是橘氏的後裔,但尚難斷定。楠木家族是河內金剛山麓地區的地侍首領,遠近馳名。其父爲了與河內八尾別當(地方官吏)顯幸爭奪土地,經常訴諸武力,但每次都以楠木家族受損而告終。年輕的楠木正成接替父業後,深深感到只爲了一點土地而折財損兵的作法,不僅得不償失,而且也是愚蠢的。他認爲必須改變過去的作法,設法從根本上制服對手。爲此,他全面、認真地考察了主要水路長瀨川。
長瀨川是和川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通往八尾的主要水路。楠木正成認爲只要在水路的各個主要地點,層層設置關卡徵稅,就可以從經濟上將八尾別當顯幸置於死地。正成的這一措施,果然使顯幸遭到了沈重的打擊。顯幸爲此十分氣憤,進而出兵大戰楠木正成。其實,顯幸此舉,早在正成預料之中。當顯幸率軍來攻時,正成軍迅速迎戰,給以致命打擊,顯幸的八尾軍慘敗。正成軍初戰取勝,不僅使士氣大振,而且書記河內地區的武士紛紛幕名而雲集于正成的旗幟之下,軍勢更加強大。顯幸戰敗後,曾求助幕府的六波羅府,但因當時紀州(今和歌山縣)的湯淺定佛一黨叛亂,六波羅探題想利用正成軍前去鎮壓,所以,拒絕了顯幸的求助。不久,正成接幕府命令,前去鎮壓湯淺定佛之亂。湯淺定佛十分欽佩正成,聞正成前來討伐,急忙不戰而降。至此,楠木正成實際上控制了河內地區,勢力益強,被任命爲兵衛。
13318月,後醍醐天皇逃往笠置山,企圖以此爲根據地,集聚力量再次進行討幕、楠木正成問訊,認爲這正是登上政治舞臺的大好機會。於是,舉兵回應,並親自奔赴笠置山,向天皇表示忠貞之志。在投奔笠置山的勤王諸將中,正成的出身雖然低下,卻受到了後醍醐天皇的器重。據說,天皇所以器重他,是因爲天皇在危難之際做過一個夢。在夢中,天皇看見一棵粗大的長青樹的南邊,安放著一個玉座,群臣並列兩側。瞬息間,有兩個童子出現在他的面前,並對他說:當今天下雖無安定之處,但只有那玉座才是陛下最可安身之地。話音剛落,兩個童子便形影無蹤了。天皇醒後,便立即召見笠置寺中的伊予守源爲他釋夢。伊予守源說,所謂南邊之大樹,意即楠木也,只有楠木這個人才是陛下所能依賴的最好武士。根據伊予守源的話,後醍醐天皇派人召見了楠木正成。後來的儒學者還寫詩讚美此事曰:紫晨庭樹南枝夢,占得中興第一功。當然,這些傳說不盡可信,恐系崇拜楠木正成者的臆造而已。當楠木登上笠置山時,山上的兵力並不多,同時也缺乏戰鬥力。正成以意識到笠置山遲早被破,所以他拜謁天皇後,馬上返回河內,急速加固赤阪城,以備笠置山失守後,迎天皇到赤阪城來。不久,笠置山果然被幕府軍陷落。

笠置山失守後,後醍醐天皇慌忙潛逃到楠木正成據守的赤阪城。但因中途迷路,最後被捕。笠置山失守後的第十天,鐮倉幕府軍開始圍攻赤阪城。在敵我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正成採用了各種戰術,對付來攻之敵,甚至往城下敵軍陣中傾倒屎尿,或取城上的石頭向城下敵群投擲,或用長柄勺盛滿水往敵人頭上澆。對上述超出常規的戰法,頗使幕府軍撓頭。在這次激戰中,正成的兵力據說不足二、三百人,卻能夠抗擊勢衆的強敵。這主要是得到了河內地區的廣大農民支援的緣故。因爲,當時廣大農民,對幕府的殘暴統治早已怨聲載道,恨之入骨了。1333年,局勢發生了極大變化,鐮倉幕府在衆叛親離之下宣告滅亡。後醍醐天皇返回京都,開始了建武中興。在後醍醐天皇返京時,楠木正成迎駕於兵庫。在新政府當中,天皇賜楠木正成從五位下,封爲河內守及左衛門尉。在建武新政權之下,集聚了一大批懷有已目的的武士。忠於天皇的楠木正成,早已預感到足利尊氏等人,將來必定會大搞分裂。因此,他爲了加強自己的實力,決心以千早城爲中心,向周圍擴展,形成了許多支城,後來被稱作楠木十七城1335年,足利尊氏乘北條氏餘黨叛亂之際,率兵東征,並據守鐮倉與建武政權抗衡。13361月,尊氏在箱根竹下大破新田義貞軍後,進入了京都,後醍醐天皇逃到比叡山。不久,在北畠顯家,新田義貞、楠木正成合力圍攻下,足利尊氏軍退出京都。後醍醐天皇再度返京。楠木正成在這次京都攻防戰中表現得很出色,逐漸使人們認識到了他的重要性。
足利尊氏退出京都西走時,楠木正成曾向天皇建議:應召回足利尊氏,謀求君臣和睦。並說新田義貞不可信,因爲滅亡鐮倉幕府是尊氏之功天下武士不屬義貞,而皆屬尊氏。但是,一時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公卿們,對楠木正成的這一建議,根本不予理睬。13364月,足利尊氏在九州的少貳、大友、島津等豪族的支援下,分海陸兩路進軍京都。當兵至兵庫時,朝廷驚恐萬狀,急命新田義貞與楠木正成率軍狙擊。
據《太平記》載,正成在接到命令後,又曾建議說:在平地上迎擊大敵,不易取勝,不如天皇再到比叡山行幸,把足利軍誘入京都。使其成爲甕中之鼈,斷其軍糧,最後必定取勝。正成這一建議,又遭到群臣們的一陣嘲笑。結果,面對著尊氏的軍勢,新田義貞怕後路被截,不戰而退,拋棄正成軍逃回京都。525日,楠木正成孤軍迎敵,從早十點直戰到下午四點。經過多次浴血鏖戰,在反復十幾次交鋒後,終因寡不敵衆而失敗。正成率領幸存的將士退到湊川的一戶農家,然後與兄弟正季互刺而死,時年四十三歲。其餘幸存將士,亦皆剖腹自盡。正成在迎戰足利軍之前,已預感到這次出征將是一場惡戰,自己的性命很難幸存。因此,行軍途中,曾在櫻井驛托後事於嫡子正行。
當時,對楠木正成的評價,就有褒貶兩說。以北朝爲正統的人,認爲他逆臣賊子;在南朝,則尊他爲天皇的忠臣,甚至被譽爲軍神。後醍醐天皇追封他爲正三位羽林中郎將。15591126日,正親町天皇下敕,正式恢復了正成的忠臣名譽,世間對正成的看法才隨之改變。當年正成曾經激戰過的廣濟寺,亦得到修復。
德川幕府時,德川光方於16928月,在廣嚴寺爲楠木正成立了《嗚呼忠臣楠子之墓》的顯彰碑。德川幕府末期,爲了大力提倡尊王思想,發揚武士道精神,大肆紀念楠木正成,並掀起了建立祭祀正成的神社運動。1872年(明治5年),又建立了紀念正成的湊川神社。楠木正成出身於地方豪族,在鐮倉幕府末期,捲入勤王倒幕運動。在推翻鐮倉幕府這一歷史事件中,不能說楠木正成沒起一點作用。在以後的建武中興及南北朝對峙中,他忠誠於後醍醐天皇,出生入死,反映了當時一部分封建武士對皇室的崇拜,而不顧各項新政對社會的前進是否有利。這表明了他們是有階級局限性的。爾後的統治者,把楠木正成推崇爲武士道的典範與楷模,這不過是一種借助亡靈來鞏固其統治的伎倆而已。
http://www.gamerhome.net/main/jingtai/58/50850.htm


楠木正成(西元12941336年),亦稱楠正成,幼名多聞丸,是日本中世紀時期著名的武將。他在推翻鐮倉幕府、中興皇權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家世居河內國赤阪村。父輩時,其家已與河內、和泉、攝津等地土豪聯姻,並結成新型小武士團,打擊莊園,抵制北條氏統治,故被地方守護稱作惡黨1331年元弘之變中,正成參加後醍酬天皇發動的倒幕運動,舉兵下赤阪。1333年據守千早城,大破幕府征討軍,促進各地反幕軍的興起。建武政權建立後,正成以其有功任河內國守、河內、攝津、和泉三國守護及記錄所寄人等職。1336年(建武三年)(陰)二月,叛軍足利尊氏軍隊進攻京都失敗,撤至九州,(陰)四月捲土重來。(陰)五月正成同新田義貞所部聯合迎擊於兵庫一帶,湊川一戰兵敗自殺,時年四十有三。
正成死後,曾一度被北朝定爲反賊,後改正。然在南北朝著作中皆受到稱讚,或贊之爲智仁勇兼備之良將忠臣義士之龜鑒(《太平記》),或譽之爲賢才武略勇士(《梅松論》)。江戶時代儒學興盛,正成的勤王事跡被大加推崇。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出於維護天皇制的需要,對正成其人及其事跡更大力宣揚。不但追贈其位階至正一位,且建湊川神社以軍神祭之,並將其事跡寫進中小學教材。從此這位歷史人物在日本已成家喻戶曉,有口皆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政治民主化,有些著作斥正成爲惡黨的叛徒王朝的看家狗,有一些則回避評論。看來,如何正確評價楠術正成這個在日本歷史上影響較大的人物問題,迄今並沒有解決,它不能不成爲日本古代中世史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本文試圖以馬列主義觀點對正成其人其事提出粗淺看法。一、倒幕英雄
打倒鐮倉幕府,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歷史壯舉。楠木正成一馬當先投入了這場戰鬥,打開了缺口,爲倒幕勝利奠定了基礎,這份汗馬功勞必須予以充分肯定。源賴朝時代、北條泰時時代已經過去,十三世紀末,鐮倉幕府的統治已是危機四伏。受莊園領主、莊官、地頭、大名主多頭層層剝削的下層農民大進破産,紛紛逃亡,有不少變成山賊”“海賊,反抗幕府。抗元戰爭後,得不到恩賞的禦家人日益貧困,增長著對幕府不滿的情緒。向來不滿意幕府的依靠東國禦家人政策的非禦家人地侍和西國禦家人,常常闖進莊園,剝奪年貢,從事商業活動,控制交通運輸,並把破産農民武裝起來,組成新型武士團。有的研究者認爲,舊型武士團所關心的就是土地,致力於保持和擴大領地,以擁有衆多家子郎當爲榮。新型武士團除經營土地外,還和中世紀獨特的商業組織結合起來,從事商業活動。這種武士團早就發生,至十四世紀初已幾乎遍及各地,到處打擊莊園,對抗幕府統治,構成幕府心腹大患,因以幕府稱之爲惡黨。北條氏加強了其一族的統治,這又激化了幕府統治集團內部集團內部的矛盾,內訌疊起,安達氏叛亂(1285年)之後,又發生了安東氏的叛亂(1332年)。問題的實質是,經濟的發展,尤其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徹底打破莊園秩序、建立範圍較廣的領國經濟。北條氏的守舊政策顯然不能滿足這種歷史要求,而新型武士團的活動則符合了這種歷史趨勢。
楠本武士團具有代表性。相傳正成父楠河內入道曾是散所的長者,在從播磨經攝津、河內通往奈良的交通沿線擁有勢力,將通往大和的奈良大道的交通要衝置於自己支配之下,掌握了商業流通路線。有人還推測楠木氏經營辰砂的採掘,因爲河內、赤阪素以辰砂産地聞名。這種推測未必完全符合實際,但大抵可看出,楠木氏和商業活動有密切關係。
楠木氏世居金剛山山麓一事表明,作爲惡黨,正成很可能和葛城山山脈的山伏、修驗者有較深關係。據載,正中之變(1324年)以前,後醍醐天皇(以下簡稱天皇)的近臣日野俊基,曾經打扮成山伏樣子來到大和、河內各地,觀察地形,選擇適於修築城堡的土地,收羅反幕武裝。從這時起,正成的行動就和天皇的倒幕運動結合起來了,這是完全可能的。1321:年,天皇親政後曾進行一些改革,例如宣佈撤銷除楠葉、大津二關之外的所有關卡;統制糧食價格;強迫京都富戶將囤積的大米按公定價格賣與百姓;天皇節衣縮食等。這些改革無疑受到百姓歡迎,也爲視野廣闊、富有教養的新興武士正成所讚揚。因此在倒幕運動上,正成和天皇有著共同語言。《臨川寺領目錄》中,提到1331年,正成曾闖進和泉國若松莊。學者認爲這可能像《太平記》所說的,其目的是搬運軍糧'以之作爲討幕舉兵準備的一部分。果真如此,那麽正成實際上從這時起就已參加了倒幕運動。
正成也是最早公開回應天皇倒幕號召的人物之一。當時的倒幕形勢極其嚴峻,天皇勢單力孤,正中之變(1324年)中僅有的武將土岐賴兼、多治見國長等被六波羅軍殺死,近臣日野資朝和日野俊基被捕。天皇重新擬定討幕計劃,再次企圖把反幕的惡黨野伏組織起來充作倒幕軍力的核心,同時動員在叡山和南都僧兵、皇室領莊園武士、因恩賞問題不滿幕府的九州地方武士和由足利氏、新田氏代表的對北條氏一族擅權持批判態度的強大外樣禦家人,以便一舉攻佔六波羅。未幾,計劃又洩露,天皇倉皇出走來到山城國笠置山。就在這時正成來到這裏參見天皇,表明了倒幕決心,他說,只要聽說正成未死,聖業就會實現,請放心。參見後,立即返回河內根據地,舉兵下赤阪。正成充當了武力倒幕帶頭人角色,這需要有極大的決心和勇氣。北條氏的日子已經不長了,這可說稍有政治頭腦的人都很清楚,甚至像持明院花園天皇這樣的人也能看得出來。1317年他曾說過:近年來東風已經衰竭。但敢擔風險,立即付諸行動卻是很難的,大多持觀望態度。足利尊氏也好,新田義貞也好,他們站出來反幕都是1333年(陰)五月的事。那個時候,正成已經爲倒幕奠立了軍事基礎。
笠置山不久被幕府派來的大軍攻佔(928日),天皇在逃往赤阪城途中被捕送回京都軟禁,幕府軍轉向下赤阪城。(陰)十月二十一日城陷,正成與大塔宮護良親王巧妙逃出,消失在葛城山山脈之中。1332年(陰)三月,天皇被流放隱歧,討幕計劃看上去又要成爲泡影。實際上,從1331年(陰)十月,下赤阪城被陷至1333年(陰)十一月被奪回,這一年期間,正成和護良親王並非無所作爲,而是根據敵強我弱鬥爭形勢轉入地下,到幾內各地秘密串聯,重建和擴大反幕隊伍。護良親王的討幕令旨甚至下達到播磨、紀伊、伊予、築後、薩摩各地,促進了各地反幕運動的興起。

有一份材料證明,這期間他們同隱岐的天皇也保持著聯繫,交換情報。據《天野山金剛寺文書》載,(陰)十二月九日,正成在分別給河內金剛寺三綱和徒衆的兩封信中均署名左衛門尉正成,而在同一天北條氏下達給各國家人攻伐護良親王和正成的命令中稱正成爲楠木兵衛尉正成。這使人感到奇怪,爲什麽同一天兩份文件中正成的官稱不同呢?據研究,原來正成在隱匿期間宣稱已從兵衛尉升任至左衛門尉了。這次晉升當然不會是幕府執奏的,而是護良親王奏請任命的,對此北條氏當然一無所知。護良親王和正成的積極活動取得了不小成果,它擴大了根據地,促進了各地寺院徒衆和土豪的舉兵。這期間,護良親王代替天皇發令旨領導倒幕運動,但這只是名義,實質是正成在指揮,他爲護良親王出謀劃策。就連京都的花園上皇都認爲正成是倒幕運動中的核心人物。他在元弘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的日記中是這樣寫的:楠木的事業很興旺吧
經過一年的秘密活動,倒幕形勢大爲好轉。1332年,正成奪回下赤阪城,翌年一月,趕走了和泉守護和河內守護代,消滅了和泉地頭禦家人。進而進擊攝津,四天王寺一戰打敗了隅田、高橋兩將,此後又戰勝宇都宮公綱軍,從而一舉控制了紀伊、河內、和泉、攝津四國。在正成勝利的影響下,各地紛紛起事。1333年(元弘三年)(陰)一月,播磨的赤松則村、築後的原田種昭,(陰)二月,伊予的忽那重清和土居通增投入倒幕戰爭,倒幕運動出現第一次高潮。
正成已成幕府首要敵人。一月末,幕府又派來三路大軍鎮壓,號稱百萬,可說是傾巢出動。同時發出懸賞令,說:殺死正成者授丹波國船井莊,而不問其身份之高低。二月二十二日以來,攻陷上、下赤阪城及其周圍支城,正成固守千早城(千劍破城),以其智謀和勇敢把勝利的保衛戰堅持三個月之久,直至幕府垮臺。三月二十二日,當九州探題的快馬馳至鐮倉後報告的第一句話就是金剛山尚未攻下,可見幕府對這個戰役多麽重視。千早城好像一顆山巔上的明星,她閃爍著的光芒鼓舞著人們的鬥志,於是,三月肥後的菊池武時和阿蘇大宮司惟直,四月陸奧的結城宗廣相繼起事,在全日本範圍內掀起第二次反幕高潮。千早城之戰拖住了幕府軍主力,使赤松氏反幕軍和千種氏反幕軍有可能聯合進攻京都,同時也促使足利尊氏之流乘機而起。無怪乎有人說:正成在建武中興中的功績主要是保衛千早城。從大局來看,保衛千早是最有價值的。正成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倒幕鬥爭,對幕府的崩潰有決定性意義。和足利尊氏、新田義貞等人相比,他才稱得起倒幕英雄。
〖文章來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86709.html   版權所有 春秋戰國社區 Vf7D
二、智略縱橫的名將
正成之所以能在倒幕鬥爭中軍事上不斷取得勝利,除去其他原因,是因爲他深詣孫子兵法,有良好的戰略頭腦和作戰指揮才能。相傳正成幼時曾師事大江時親(大江匡房七代之後),學習《孫子》,深得孫子兵法之妙用。在戰爭中他.能充分運用孫子兵法思想,往往得以以少勝多、出奇致勝。江戶時代以後,在日本有中國的孔明,日本的楠木之說,正成被譽爲第一流的軍事戰略家。關係到倒幕事業成敗,和中興命運的全局性戰略方針有過兩次。一次是1331年(陰)九月,正成舉兵前在笠置山同天皇的談話,一次是1336年(建武三年)四月,向天皇提出的迎擊足利尊氏的方案。
孫子兵法主張在戰略上要有大勇,就是說要藐視一切敵人,而在具體指導作戰時則要小心從事。在笠置山當天皇詢及使用什麽計謀才能打倒北條氏時,正成回答說:草創天下之功就是武略和智謀。若僅以威勢而戰,雖集六十餘州之兵亦難取勝武藏、相模兩州幕府軍。倘以計謀相爭,即使對全部關東武力亦可勝之。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兩次失敗無足掛齒,不必介意。只要聽說正成未死,聖業必能實現。看來倒幕戰略正成早已成竹在胸,至於戰略內容並未披露,但天皇對此深信不疑,一任正成爲之。從以後的行動來看,正成戰略主要是打持久戰,以守爲攻,消耗敵人,以建立和鞏固根據地,在全國發展倒幕力量,待時機成熟便採取攻勢。
正成最初的根據地在下赤阪城,1331年失守,1332年奪回後改建,在東南葛城山地築上赤阪城;再南在金剛山西麓、千早川畔築千早城,並在上赤阪與千早兩城之間構築進深很大的防禦陣地,即在扇狀高地兩翼配置十多個支城(衛星城寨),在千早城周圍也配置若干支城,把上赤阪和千田兩城寨緊緊包圍起來,同佔據吉野的護良親王形成椅角之勢,遙相呼應。有了牢靠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增加了主動性和機動性,這樣才能粉碎幕府軍的進攻。

本文第一部分已經指出,正成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時刻瞭解情況,密切往意形勢的演變,做到知彼知己。並以各種方式,包括以護良親王名義號召地方起事,積極爭取反幕形勢向有利於己的方向演變,這些都是正成戰略措施的組成部分。持久戰略獲得了成功,雖然經歷了艱難險阻,但最終以幕府的崩潰和中興政權的出現而實現了。與正成相比,肥後菊池城主菊池武時則顯得缺乏戰略眼光,1333年(陰)三月,輕率地進攻博多,襲擊探題北條英時而遭到全軍覆歿的命運。
其次,關於1336年(陰)四月,迎擊足利尊氏進攻京都的方案。()二月,從京都敗走的足利尊氏,其軍隊在九州經過補充,實力大增。(陰)四月,率衆二十萬踏上進軍京都的征途。此時朝廷軍主力北昌顯家的奧州軍已回防奧州,在播磨(兵庫縣)佈防的只有新田義貞所部,兩萬多人。京都朝廷慌忙召開禦前會議。據《太平記》所載,天皇命令正成下播磨,與義貞合兵一處,與尊氏決戰。正成分析了形勢,提出自己的戰略方針。他說:尊氏既已率築紫九國之衆向京都迸發,勢若雲霞。我方以疲憊之少量兵力同來勢洶湧之大兵力周旋,倘採用常規戰法必敗無疑。應召回義貞,如上次所爲,君王臨幸山門,正成仍下河內,以畿內之兵封鎖澱川河口,從兩翼進攻入京之敵,使其軍糧枯竭,如此,敵必將疲憊不堪,乘此機會我方逐漸集結兵力,彼時義貞自叡山,正成自後方來攻,則朝敵一舉可滅。義貞也可能有這樣想法,即如果連一仗也不打就撤退,人們會認爲窩囊,是可恥的,因此要防衛兵庫。可戰爭最重要的是最後的勝利,應考慮此時情況,然後決定。
孫子說: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意思是說要打主動仗。正成在這裏提出的糧食戰略,就是變被動爲主動的戰略。按此戰略部署,義貞軍奉天皇固守山門,切斷北陸方面糧道,正成封鎖住澱川河口,扼制來自漱戶內海方面敵之水軍,進而從南方進攻,那麽,京都則不僅糧道斷絕,且腹背受攻,有可能改變此次戰役的結局。但是正成的卓越戰略在參議藤原忠清的反對下,未被天皇採納。天皇還是讓正成赴兵庫會合義貞迎擊,結果,這個錯誤決定造成正成全軍覆歿、義貞敗退、中興政權立即垮臺的嚴重後果。
正成在戰鬥指揮上也表現出他的軍事才能,歷次戰役他都靈活運用了兵以詐立強而避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以奇勝避實而擊虛以近待遠,以佚()待勞等孫子的兵法思想和原則。著名的下赤阪收復戰、千早城保衛戰、渡邊橋天王寺作戰以及豐島灘戰役等,都是因地制宜,運用各種不同戰術進行成功作戰的戰例。
1331年(陰)十月,笠置寺陷蕩後,正成據下赤阪以五百兵力抗拒三十萬幕府軍,出奇兵沈重地打擊了敵人之後秘密撤離。翌年四月初的一個漆黑的夜晚,正成率五百騎突襲下赤阪。首先伏擊了守將湯淺孫六所部軍糧運輸隊,奪取了軍糧,然後在糧袋裏裝進武器,兵士扮成人伕,再讓別動隊僞裝追趕馱運的貨物。守軍見後急忙將運輸隊接到城裏,僞裝的士兵立即從糧袋裏取出甲胃裝身,揮舞大刀,齊聲呐喊,內應外合,城外兵一擁而入。這樣便以詐術、奇襲收復了下赤阪。

1333年正月,正成採取主動出擊,消滅了根據地周圍幕府地方武裝。六波羅急速派來隅田、高橋兩軍五千兵討伐,該軍從攝津渡邊橋渡河南下,採取攻勢。正成首先集中主力于天王寺以南,將一部兵力部署在渡邊橋附近作爲誘餌,誘幕軍至南方,然後使埋伏在天王寺以南的主力部隊轉向反擊,從兩翼包抄過來,激烈地進攻,把敵軍通通趕下澱川。隨後,又和幕府增援軍宇都宮公綱所部周旋。當公綱敢死隊進抵渡邊橋附近時,正成不予理睬,一退再退。當公綱佔領天王寺後,正成便夜夜虛張聲勢佯攻,弄得敵人徹夜不安,終於迫使敵軍撤退。在這次戰役中,致人而不致於人迂直避強等孫子的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得到充分發揮和貫徹。
1333年(陰)二月至五月進行的千早城保衛戰,正成以千名守軍擊敗了號稱百萬的攻城軍(實際約二萬多人),提供了城寨保衛戰術運用的範例。大凡守城戰術是憑險扼守高處,採取各種手段打退攀登之敵。正成常用的是投石和射箭方法,有時用稻草人誘敵來攻。(陰)三月五日,敵憑二十丈高(六十公尺)雲梯發動總攻,守軍則投擲火把,或以水彈(唧筒)射油,燒短雲梯,展開了若決積水於千切之豀(左奚右穀)的戰鬥,挫敗了總攻。正成並不只孤守城寨,還發動了熟悉地情的野伏七千多名,用他們或截斷敵之糧道,或神出鬼沒襲擊敵人,有力地配合了千早保衛戰。
1336()一月,京都攻防戰中,詭道避實擊虛戰術運用得非常精彩。起先,足利軍隊打進京都,天皇逃至叡山,中旬北昌氏的奧州軍到來扭轉了局勢。二十七日官軍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32.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